看書
勉強看了幾本書吧,也不能說有什麼收穫,就是在重複「翻到下一頁」的動作。
6.9
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
历时两年,辗转六国,
一场颠覆生死观的采访之旅。
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
有难以忍受的病痛、没有治愈的希望、
能够明确地表达意愿、没有患者期望的治疗手段。
这是实施安乐死的四个基本条件。
但痛苦该如何测量?
治疗到何种地步才算是没有了希望?
瑞士、荷 兰、比利时、美国、西班牙、日本,
从西方到东方,在允许或不允许安乐死的国度,
聆听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支持或反对的声音,
思考终将到来的“最后的日子”。
——————————
这不是自杀,是癌症结束了我的生命。为了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我选择了稍微提早一点死亡。
——在YouTube上宣布选择安乐死的年轻女子
决定自己的生死,被认为是属于人权范围内的吧。我倒是奇怪,为什么在其他国家,个人不能决定人生的结局?
——4年协助150人“启程”的家庭医生
现在医学进步,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艾滋病不再是必死的绝症。请想一想当时认为必死无疑而选择了死亡的人们。
——赋予患者生存希望的放疗科医生
何为安乐死?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呢?……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读者。我想把做最终判断的权利交给读者。
——摘自本书作者结语
book
非常討厭作者的態度,先不說以一種自己的價值判斷進行敘述(畢竟人總歸都會有立場無可厚非),竟然在所謂的「紀實文學」中大談自己與主題無關的事蹟,真是無語。
除此以外,書中選擇安樂死的個人事例(不論是當事人還是醫生、親友)非常令人動容,值得一讀。另外可以引起思考的或許是關於「安樂死/協助自殺」的命名的爭議。使用「中性」的名詞,可以消解一些立法上的牴觸,同時會使更多人趨向這種方式嗎?也會讓醫生更輕易做出放棄治療的推薦而不審慎發表意見?但我個人認爲,人有權利選擇終止自己的生命(不論是否有「生存的希望」),既然如此「安樂死」可以減少痛苦,爲什麼要剝奪這一權利呢,只因爲人的意義也不僅在他自身、更繫於家庭和社會?
說到家庭,日本的幾例醫生協助自殺中的「家庭」觀念,醫生感知到病人的痛苦而成爲「局內人」以至做出幫助其提早結束痛苦的選擇。非常不同的倫理觀。
7.5
本科毕业又如何? “其实助学金也是负债。如果说我欠债六百多万,男人听了会怎么想呢?”——二十四岁的小爱
结婚也摆脱不了贫困 “二十几岁的单身妈妈们人际关系薄弱,容易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有的人是受丈夫虐待,衣服都来不及换,身无分文就逃了出来。”
——“东京都爱心单亲家庭援助中心”工作人员
色情店成为“救命稻草” “这种工作工资高,如果女儿将来说想干这一行的话,我觉得我会同意。”
——二十一岁的小花
本书由日本NHK电视台特别报道组所制作的《看不见明天--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女性之贫困》等节目集结而成,重点关注女性与儿童贫困、单亲母子家庭及贫困的代际传递等在日本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非常值得中国读者了解、反思并引以为戒。
book
因爲上一本紀實文學寫得太差了,所以看一看傳說中比較好的 NHK。
這本書成於十多年以前,因此經濟背景、社會支持或許與當下有很大區別,而製作組的價值取向當然(在我看來)是非常傳統保守的。
書中講了「代際貧困」,即單身母親的貧困導致的不論是經濟、教育甚至是觀念的貧乏,都會使得下一代難以脫離貧困的泥沼,從此陷入惡性循環。此外關於女性的就業,男女薪酬的差異、女性多從事低薪苦工的服務業/照護業,以及日本的派遣制度,都讓職業也難以成爲斬斷枷鎖的途徑。其外是有限而矛盾的社會支持,有薪者的社會福利比無薪者低(可以理解設定的初衷),但也造成了努力工作所得卻不比不工作得到的支持多,無形中也被困在原來的境地。
非常悲哀的一點,書裏提到日本的風俗店爲了單身母親能夠安心工作,而提供了託兒所和宿舍;但許多單身母親也是因爲從事風俗業而導致懷孕。很多年輕女孩在上護理學校,而許多護士們其實也難以擺脫貧困的境地。
另外一點就是,日本的傳統觀念實在太頑固了,不論是製作組、家庭中的分工、女性職業。但也不好說這種男權/父權社會的規訓只在亞洲。
7.8
本书由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出品,BBC鸟类专家精心编撰。全书吸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包含450个有关鸟类的问题,并配有200多幅顶级鸟类摄影作品,巧妙融合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在作者斯蒂芬·莫斯的一生中,他花费了大量时间解答关于鸟类的种种问题,他以鸟类专家的独到和媒体人的平易 近人,为各种鸟类爱好者们献上了一场关于鸟类信息的饕餮盛宴。
-
------------------------------
【全书亮点】
-
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出品
BBC鸟类专家倾情编著
观鸟小白的首选入门便携指南
450个鸟类问题,200多幅精彩摄影作品
-
------------------------------
【编辑推荐】
-
★ 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RSPB)2016年出品。
★ BBC自然节目制片人、鸟类专家斯蒂芬·莫斯倾情编著。
★ 关于鸟类的“十万个为什么”,一本全方位鸟类趣味百科。
★ 包含10个章节,450个趣味问题,以及200多幅精彩的鸟类摄影作品。
★ 从最通俗到最冷门,一场鸟类信息的饕餮盛宴,悉数鸟类之最,妙趣横生的鸟类知识全解。
★ 直接明了、短小精悍的问答解决你的所有疑惑。你能轻松找到一个答案,还不会被大量信息淹没。
-
------------------------------
【媒体评价】
-
“涵盖‘一切’你想问、想找的鸟类知识,甚至还有很多你根本想不到的问题。”
——英国《观鸟》杂志
-
“通俗易懂,永远不会过时!充满任何人在任何阶段都会好奇的鸟类知识,想要入门永远不会太晚。”
——《英国鸟类学会资讯》
-
“充满成百上千的知识趣闻,除非读过,否则永远不知道原来我们根本不了解这些长羽毛的生灵。”
——英国《星期日快报》
-
“见闻广博,简洁精炼,以健谈风趣的叙述展开……让人沉浸的一本好书。”
——英国《鸟类》杂志
-
“这是一本人人都该拥有的鸟类入门指南,不论你对鸟类的了解程度怎么样,只要你随手拿起一本,找到一个问题,都能从其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英国“野禽与湿地”基金会
book
可愛的一本小書。入門級的知識吧,但看完覺得很應該好好看鳥。據說有很多翻譯錯誤,雖然但是也沒怎麼關注名字就是了。可以用來打發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看鳥、寫鳥(包括翻譯)還是鳥類研究,都還是雄性中心主義的視角。既然對此有意識,那麼在日常中也應該有所練習。
0
★ 美国免疫学专家革新性研究成果,打破“提高免疫力”的迷思,手把手教你制定个性化免疫方案。打造健康体质并不是简单地增强免疫力,这取决于每个人的身体状态。美国免疫学专家海瑟·莫迪将人群划分为四种免疫类型,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量身打造改善计划。
★ 更新、更全、更个性化的免疫力改善方案,帮助你从长远上改变身体状况,打造更健康的体质。慢性炎症、睡眠习惯、肠道健康、压力应对、饮食模式……影响免疫力的各种问题一网打尽,无须分门别类研究健康知识,这本书教你如何结合自身的身体条件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免疫改善方案。
★ 从日常生活入手,你的每一个生活习惯都在影响着身体免疫力。如何科学排毒?如何选择护肤品?如何调整日常饮食?如何补充维生素?能调节免疫的超级食物是什么?免疫力的改善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做好了这些,你也可以轻松拥有不生病的好体质!
——————
要想身体健康少生病,你要做的不是增强免疫力那么简单。
在本书中,海瑟·莫迪医生向我们揭示了健康的关键所在:免疫系统平衡。莫迪医生基于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大量案例实证,提出了四种免疫类型的革新理论。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只有定位了自己的免疫类型,继而制订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恢复计划,才能实现免疫系统健康,建立终身复原力。
——————
从心脏病到癌症、从阿兹海默病到自闭症、从抑郁症到糖尿病,一切都与免疫功能紊乱和炎症有关。这本书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指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优化免疫功能。
——马克·海曼/功能医学研究院院长
如果你求助于传统医学效果却不明显,如果你想平衡免疫系统以实现理想的健康状况,这本书是必读的!
——艾米·迈尔斯/纽约时报畅销书《自体免疫自救解方》作者
莫迪医生以我们都能理解的方式讲解了zui新的研究成果。最重要的是,她提供了每个人都可以采取的行动步骤,以优先照顾我们的免疫系统,提升整体健康。
——威尔·科尔/功能医学专家、纽约时报畅销书《直觉断食》作者
来自杰出免疫专家之一的革命性书籍。这本书讲解了免疫zui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提供了独特的、订制化的建议来帮助你平衡自己的免疫系统。如果你想要长寿且健康的人生,绝对不可错过!
——杰森·瓦乔布/健康媒体mindbodygreen创办人
book
病多了就開始看書,以期望少病一些…… 總而言之,很有啓發。書中概述了四種不同的免疫類型,很適合對號入座。不健康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一以貫之的是保證睡眠、飲食多樣和運動,雖然老生常談卻也不容易做到。書中也有大篇幅提到了補劑,或者是食用特定食物,或者是植物提取物,有些像 alternative medicine,是否有效就見仁見智了。
影音
8
年轻时取得成功后,才华横溢的七十多岁的马德琳·马特洛克重新加入了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她利用自己低调的举止和狡猾的策略来赢得案件,并揭露内部的腐败。这个角色灵感来源于同名经典电视系列剧。
tv
原來沉迷在看《老練律師》。
很有意思的老年女性重返職場視角,主要配角是女性上司。主線是 Matty 意圖爲 overdose 去世的女兒「復仇」,而潛入知名律所發掘大公司隱藏的祕密,每集副線是獨立案件又與 Matty 的傷痛有所聯繫。很值得一提是有幾集聚焦在女性困境上,包括職場性騷擾、家庭/婚內暴力,以及女性話語權不受重視、孕婦的職業不便。
不過有些讓人出戲的還是 Matty 有些矛盾(?),通過謊言得到的盟友情誼很容易被擊碎,屆時也不能怪罪她人不給予自己信任吧。
看看米國(的電視劇),主要配角的同性性取向如此自然被大方提及,女同性戀伴侶生子也不值得大驚小怪。雖然但是,至少影視劇中有所承認,並不是避而不談就不存在的群體(不過可能也和創作團隊有關,畢竟「男頻」影視照舊)。
最近在聽 Istomin-Stern-Rose Trio 的兩張專輯。真是太美了!短暫的人生就應該聽喜歡的專輯而不是死磕馬勒(。雖然呂克特之歌的確很好聽…
另外就是隨緣複習了一些搖滾,新聽了一張 Nektar 的 Remember The Future。怎麼說,雖然不錯但還是有些過於歡樂(?),不怎習慣呢。